2007年1月1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瞬间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凝固瞬间 定格感动
回眸本报二00六年的摄影故事
本报记者 王志浩 本报记者 陈立波

  一幅图片,虽然只记载了一个瞬间,可它的背后,却凝聚了摄影记者的智慧和灵感、艰辛和心血。让我们在回眸中,把照片后面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幕后推向台前。
  
  □本报记者 王志浩
  
  为那份淳朴而感动
  
  那是2005年12月30日下午,离元旦还有两天,我来到了安吉县的吴址村。在位于浙北的这个偏僻山村,男女老少此刻正相约着赶往村子中央的简易戏台。
  在采访前我已打听到,平时,这里的村民们喜欢聚在一起赌博,有钱赌大的,没钱赌小的。而自从文化下乡、戏班子进村,大伙儿都赶来看,赌博就少多了。有一户人家婆媳关系长期不和,自从看戏后,两人从互不理睬到讨论剧情,长期积累的家庭矛盾,竟被一本戏所化解。
  村里人肩扛着条凳三五成群地来了,大家互相问候,个个和颜悦色。我的镜头转向哪里,哪里就是友善的微笑。
  身在小山村,我的思绪却回到了童年时代的杭州露天电影场,又想起了那部意大利的名片《天堂电影院》,那时的人们就是这样。突然,这份淳朴,这份率真,让我激动得双眼模糊。
  
  白胡子在镜头前摇曳
  
  大漈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中部,村里有个89岁高龄的老人梅林,他几十年来倾心保护一株“柳杉王”。
  经过一天的跋涉,来到海拔1010米的大漈乡大漈村,记者终于见到了梅林老先生。提起“柳杉王”,老人如数家珍。在梅老先生的家中,有一书架梅老整理和保存的资料。梅老逐本递给我,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与“柳杉王”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结。
  5月8日,老人带我去看“柳杉王”,来到树底,老人突然凝神屏气,舒展手脚,打起了太极拳。村民们说,老人几乎天天来此打太极拳,常年不断。我想:难道这就是老人与古树之间的交流吗?或者说,老人与古树之间,便是以这样的神秘方式相互守望?
  大漈乡校的陈炜鸿老师也带着学生来了。老人很高兴地和孩子们讲起古树的故事,他把保护古树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。
  
  摩托车追“黑龙车”
  
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,我刚结束了一个采访,开着我的“爱驹”赶回报社准备发稿。
  摩托车行至环城西路和省府路的交叉口,一阵狂燥的载重汽车声突然冲入耳膜,只见一辆桔黄色装运废土的车子摇摇晃晃在路上疾驶,车后是因超重(超载)引起的滚滚黑烟。
  “今天可是世界环境日啊!”说时迟那时快,我连忙刹住车,从摄影包里掏出相机,然后加大油门紧追。而这辆“黑龙车”已开出很远。
  凭着对道路的熟悉,我当机立断,立即从小路穿插过去。一分钟后,我跟在“黑龙车”后,忍受着黑烟,腾出手按下快门,将这“环境日”里不和谐的一幕给真实地记录下来。
  
  □本报记者 陈立波
  
  爬上篮球架往下拍
  
  赴监狱采访前,我就考虑尝试一下新角度的拍摄。
  进入球场,服刑人员忘我的比赛状态深深吸引了我,但空旷的球场上,球员们来回奔跑的动作进入我的镜头,显示出来的却是散和乱。
  上篮球架!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。我让同事蔡亮帮我拿着相机,自己一跃而上。我高高地站在上面,两条腿却在抖。没办法,箭已在弦上,能松弦吗?就这样,在两腿不停颤抖,要时刻防备篮球袭来的同时,我对准下面投篮的球员连按快门,然后打开显示屏浏览刚刚拍摄的镜头,就在看到第一个镜头时,我想,终于没白上来。
  
  非机动车“场考”
  
  6月30日,我在金华采访时得知兰溪市永昌街道孟湖中心小学骑车上学得考“驾照”,职业敏感让我感到这是个很好的新闻题材,于是同当地交警部门进行了联系。得到确切答复后,我于7月1日赶到兰溪,直接赶往学校。操场上刚好有交警在对学生进行《自行车准骑证》考试,于是就有了这幅照片。